玻璃做均值(或均质)处理,主要针对的是钢化玻璃等特定类型的玻璃产品,其原理及目的如下:
一、原理
均值处理,又称均质处理或热浸处理,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对钢化玻璃进行特定的热处理,以改善其内部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具体来说,这种处理是将钢化玻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常是290℃±10℃),并保持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小时),使玻璃内部的硫化镍(NiS)等杂质或应力区域发生晶相转变或膨胀,从而引发有缺陷的玻璃在工厂内提前破碎,避免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自爆。
二、目的
降低自爆率:钢化玻璃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混入硫与镍杂质,这些杂质在高温下会生成硫化镍。由于硫化镍在高温和低温下具有不同的结晶形态,因此在钢化过程中急速冷却可能导致其晶相转变不完全,从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自爆。均值处理通过促使硫化镍彻底转变为低温稳定的晶相,从而有效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
提高安全性:均值处理后的钢化玻璃由于已经排除了内部缺陷和应力集中区域,因此其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或温度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也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优化性能:除了降低自爆率外,均值处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钢化玻璃的其他性能参数,如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这些性能的提升使得钢化玻璃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能表现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三、过程
均值处理的过程一般包括升温、保温和降温三个阶段:
升温阶段:将钢化玻璃置于均质炉内,以一定的升温速率(通常不高于1.5℃/min)逐渐升温至目标温度(290℃±10℃)。在升温过程中,需要确保玻璃表面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如320℃),并尽量缩短玻璃表面超过300℃的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热损伤。
保温阶段:当所有玻璃都达到目标温度后,开启保温阶段并保持一段时间(通常为数小时)。保温的目的是确保玻璃内部的硫化镍等杂质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晶相转变或膨胀过程。
降温阶段:保温完成后进入降温阶段,让玻璃逐渐冷却至室温。在降温过程中需要控制降温速率以避免玻璃内部产生过大的应力或裂纹。
综上所述,玻璃做均值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热处理过程改善其内部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从而降低自爆率、提高安全性和优化性能。这一工艺在钢化玻璃等特定类型的玻璃产品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总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环镇东路6号;
联系电话:13533794186 E-mail:admin@gzglass.cn
版权所有:广东海博特种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版 | 手机版 粤ICP备2023084863号